在某公司的那些年——最后的日子

这篇日志很不好写。回去后,虽说过的不好,但是承蒙老板错爱,进入管理层,得以看到听到很多别人不知道的消息;这样一来,杀伤力大了不少,也就不能再放心吐槽。所以这篇文章可能反倒没有什么劲暴内容,等着看热闹的同学可能无法如愿了。

(这篇日志中仍然会尽量避免出现私下交流或会议的具体内容。所以,如果我的断言缺少依据,爱信不信)

再解释一下那个问题——“为什么要回去”(其实前面也说过,可能大家印象不深)。离职之前,我已经非常迫切的想要离开,之所以选择V公司,就是因为他们愿意给我目标中的最低工资。然而实际上,V公司并不适合我,我没法在那里取得理想中的发展。所以待了半年之后,我已经开始觉得需要寻找下家了。这个时候,一方面我好了伤疤忘了疼,另一方面老领导又适时抛来橄榄枝,我也就顺水推舟,应承下来了。

回去当然不是个好选择,可惜我后来才明白。至于为什么不是好选择,我一条一条来说。

领导不可信

先当回标题党吧。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不可信”,并不关乎人品。

公司是有机的整体,也是复杂的环境,公司里的任何人,都生存在这个环境里,影响着环境,也受环境影响,连大老板都概莫能外。他们让我回去,说一来看重我做商业项目配合的能力,希望能规范商业活动,提升质量和价值;二来因为我个人的努力,已经远远走在公司前面(这半句是我自己加的,哈哈),我离开之后确实有一些项目没法做了。

这两点中,第二点是基本,是召回我的直接原因,不过不算在绩效里面;真正决定我能否继续高歌猛进的,是第一点。然而,另一方面,公司能改进的地方何止上千,老板心里想做的事情又何止上万。虽然他口口声声让我去做,但实际上这件事的优先级没多高(还是填补技术空缺最高)。我拿了鸡毛当令箭,立刻上马挥刀准备开始斩乱麻,才发现事情远没这么简单,根本推不动;于是我去找领导求助,他顾左右而言他。没有足够的支持,计划自然没能开展。然而结论却是,我能力不够。

不得已背负新业务失败的责任让我很无奈。这个时候,更让我寒心的事情发生了:劝我回来的时候,领导承诺两个月试用期,期间工资与V公司持平;之后转正,工资上调一成。结果,2个月后,我发现根本没人提转正这茬儿,于是找到领导,他说因为我的表现不如预期,所以承诺无效。

现在想想我当时一定是被洗脑了,放到现在一定当场摔门辞职,然后微博曝光干口水仗去……咳咳,书归正传。总之,领导也好,老板也好,他们也是公司这个大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受公司限制;他们表达的期望、许下的诺言,基于很多周边信息;周边信息变了,这些内容也会变。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口头交流时通常含有大量歧义,大家都在自己内心里脑补对自己有利的内容,结果各自履行的时候就出现冲突。刚好这次我们的约定几乎都是口头的……所以我可以接受“领导老板违约不是因为他们的人品关系不好故意坑我”(可能在他们眼里,他们并没有违约),但是我肯定不会认同这种做法。这是促使我再次离职的第一个原因。

大公司病

大公司病的种种我就不多说了,这里只说两点表现。

首先就是各自为政,守着自己的领地不容侵犯。前文提到,我尝试规范商业活动,希望提高质量和价值,没推动,为什么呢?开始我觉得有戏,因为我觉得我和销售关系很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实际是我的错觉,因为我一直服务于销售,他们没理由不跟我好。但是当我执令而来,说你不能这样做、这个投放级别的客户咱不能下那么大力、这个产品不能动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就变了,从他们的支持者变成绊脚石了。所以这个时候我就很难得到支持。尤其是,公司的话语权掌握在销售手中,我就更加难办了。

技术部内部也是如此。一方面我尝试规范商业活动,另一方面我还要配合商业活动。虽然我已经在努力降低商业项目对公司大产品体系的影响,但想完全消除却是很难的,也需要很多时间。当需求涉及到某个产品时,就会很难办,负责该产品开发的同学会提出各种问题希望否掉这个需求或者延迟这个需求;而商业项目的时间敏感性很强,合同又是不容乱改的,所以我自然也不能接受。一来二去,我在技术部也有很大的压力。

另一个大公司病就是各种无休止无效果无意义的会和总结。这是最令我深恶痛绝的。我们要写周报、双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总结、全年总结;我们有周例会、管委会(双周)、季度总结会和全年总结会;我们写了周报发给领导是不够的,还要在周例会上念,条目比别人少了还会被说工作量不饱和;季度总结当然也是如此,要把整个部门召集在一起,一个人一个人的过总结。总结期间的正常工作怎么办?加班呗,没有加班费的哦。

所以总结周是我最痛苦的时间,写各种报告,找各种数据,目的很简单,“在过去的的XX时间里,我完成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让公司的 某方面、某方面和某方面得到重大提升。”但是也不能都是好事儿,所以,“某些工作还有待提高,不过那都是某某、某某和某某的问题,我已经在尽最大的努力”。我觉得实在是太无聊了,因为:

  1. 基层领导理应了解下属的工作,中高层领导理应了解自己下属各团队的工作
  2. 报告中难以体现开发水平
  3. 大量业余时间被占用

总之,那个时候,我感觉到被捆绑被挤压,如同深陷泥潭。这是促使我再次离职的第二个原因。

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热爱技术,热爱开发,希望能把开发当成终身职业来做。另外,我热爱思考,具备相当强的产品能力。

但是我遇到了看不上技术的老板,他们还不允许我离开销售支持的岗位。

2010年的上半年,是我工作以来最迷茫的半年。工作内容和职责三天两头变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绩效,不扣工资就不错了;原本关系挺好的销售也开始疏远,咨询问题也不找我了;因为大量精力投入在商业产品和规范流程上面,技术方面更是没什么提高。终于到了下半年,我横下心来,反正他们还没准备把我开了不是,我还是干自己想干的好了。

于是在常规开发之外,我开始做自己的项目:“专题摸板自制系统”和“数据挖掘工具”。用《三傻》里的话说,我的passion在这里,于是我的工作状态、学习能力开始逐步恢复。经过半年的厚积薄发,到了年底,“模版自制系统”支撑了1/3的全站专题制作(相当于1个半人工),几乎所有突发事件都会使用;“数据挖掘工具”被当时的产品总监评价“至少带来了5%的全站访问提升”。

次年总结的时候,我恢复到自信满满的状态,去找领导邀功。领导也终于笑逐颜开,但是还是不肯上调工资,因为当时公司正在酝酿工资改革,说要提高绩效的比重。当时我尚未完全脱离洗脑状态,所以也就接受了——只要给我点自由,像我这种,又有开发能力、又有产品能力的人,绩效怎么可能上不去呢?

结果,当头一棒很快就来了。虽然我几次三番强调了我在产品和研发上的能力,上头还是安排我去做商业项目,这次是帮某大客户建一个颇复杂网站。不过他可能还是考虑了我的能力,因为他没!有!派!给!我!一!个!人!于是我就摇摇晃晃的上阵了,我是一个前端啊,建站的东西都要现学啊!

这个时候我突然顿悟了:我的技术高低,做出来的产品好坏,老板其实并不关心。在他的公司架构中,只需要一个曾经的我,那个我愿意连续加班三五日,愿意随时被电话叫到公司加班,能够一个人应付几个人的活儿。现在我虽然成长了,但成长的方向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我也没能培养出更多那样的我。——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市值几千块,带着几个更便宜的兄弟,愿意随时为公司赴汤蹈火的人;而不是我这样,市值几万块,希望证明自身价值的人。

终章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在我看来,换工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都会投入很多感情进去。基于各种原因,我提出辞职申请,这次批得很快,可能领导也受够我了吧。

直到现在,虽然天各一方,很多友情仍然延续下来,有技术、有编辑、有设计,以及不多的销售。我仍然会想很多垂直门户网站的技术需求和实现。我仍然对在某公司的时光记忆犹新,虽然文章拖得很久。聊到2009年年底到2011年年初这段时间,我时常抱怨,说这是我工作以来最浪费的时光,我在错误的公司错误的同事身上付出了太多,但是,如果时光倒退几年,我相信我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因为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嘛。

有些人看过这篇日志,可能会问:“怎么跟你平常说的不太一样?”嗯,我的确不想在公开场合留存的文字中攻击别人,所以尽量写的平和一些。将来我会总结下我眼里的技术人员管理,好歹咱也呆过大公司不是。

如果您觉得文章内容对您有用,不妨支持我创作更多有价值的分享: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评论

《“在某公司的那些年——最后的日子”》 有 1 条评论

  1. […] 这段经历,我在《在某公司的那些年——最后的日子》里面也写过。不过站在 6 年之后的今天,我发现,我对我当年的意见,80%都不同意……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

欢迎吐槽,共同进步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